嘉祥教育20年|校庆巡讲第19期 巡讲人杜爱虎

作者:zhangxiaokai发表时间:2020-09-23 阅读次数:4291

https://s1.res.jxfls.com/20200909/090499415.png

 

嘉祥教育诞生至今,已走过二十载春秋。

二十年,风雨同舟、砥砺前行;

二十年,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文化沙龙、知行分享会、生活沙龙、嘉祥讲堂、文化节、“向老师会客厅”、读书会……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融中,在一场场智与识的碰撞中,嘉祥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https://s1.res.jxfls.com/20200909/090540282.png 

 

我们将这些文化和故事进行了梳理和精选,作为“嘉祥教育20年·校庆巡讲”的内容和大家见面,巡讲人包括集团领导、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专家顾问和嘉祥之友。在他们的讲述和引领下,让我们且行且思,且悟且进。忆往昔,重温历史守初心,向未来,凝心聚力谱新篇。


https://s1.res.jxfls.com/20200918/170483015.png 

巡讲人 杜爱虎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校长助理 

嘉祥小金支教团队负责人

 

 

 

杜爱虎老师的讲述: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叫杜爱虎,现在是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一名老师。我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一名支教志愿者。

 

2011年我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我的大部分同学都去了电网公司工作,而我却选择在甘孜藏区一所海拔4000米的小学—玉龙西村小学支教,而且一呆就是四年半。

 

有很多人问我:你一个清华硕士毕业生,为什么不在北上广待着,跑去藏区高原支教,而且还支教那么长时间?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给大家看一段视频。

 

这个视频是今年春节当地一个朋友发给我的。视频里这个孩子叫仁真多吉,我刚去的时候,他和其他孩子都几乎不会说一句完整的汉语。而且,因为家长不放心让他去远在30公里外的乡中心校寄宿读书,多吉就一直待在村小,我去的时候,他都已经9岁了,还在读一年级。现在快8年时间过去了,多吉已经是新都桥镇中学一名初二学生。我一直跟踪了解他们的发展,就在今年春节前,我还接到了他的电话,他特别兴奋地告诉我上学期他考到了年级第一。

 

我为什么选择支教?我想,这个视频和多吉的故事,就是我支教的价值所在。

 

跟玉龙西村小学结缘其实是在2009年暑假。当时因为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来到这里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短期支教,跟这里的孩子、乡亲相处得很好。

 

一年后的暑假,我本计划用一个月时间骑行川藏线,骑到新都桥附近时,我忍不住拐到去年支教的玉龙西村看看。没想到,孩子和村民们看到我来了,高兴极了。孩子们还不停问我,“杜老师,你是继续来教我们念书的对吗?”大家的热情让我不忍心离开,于是我决定放弃骑行,留在这里再做一个月的支教老师。

 

两次的暑期支教,让我对支教开始有了更深入的思考。由于地处偏远,这个村小一直留不住年轻老师,只有一名住在当地年纪很大的老师教孩子们藏文。我前一年教孩子们的语文、数学知识,过了一年时间,大家早就忘光了。

 

我意识到,短期支教能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这些孩子其实需要的是长期传授知识、陪伴他们成长的老师。这些是短期支教无法做到的。


https://s1.res.jxfls.com/20200918/170586223.png

 


看着孩子们一双双真诚的眼睛,我做了一个决定:毕业后回到这里,做一名长期支教老师。

 

长期支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我也希望尽可能多为孩子、为当地做点事。我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课本上城市孩子司空见惯的场景、事物,我们孩子都没见过,他们长这么大,去过最远的地方可能就是县城,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除了眼睛能看到的家乡外,只有通过电视了解。

 

我有了一个想法:有机会一定要带他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法有了,实际成行却不容易。

 

经费从哪里来,路线怎么安排,带多少孩子去,如何保障安全,都是问题。在不少好心人的帮助下,经费问题有了渠道筹集。但大家都劝我,路线不要安排那么长,选择两三个个潜力大的孩子去就好了。

 

我拒绝了。“要带就带全班9个孩子一起去!”我坚持,要公平公正地对待这些孩子。这也许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去的机会。而且,既然要让他们体验,就要体验地充分一些,路线不做缩减。

 

2013年暑期,我们3个老师带着孩子们前往成都、北京、青岛游学。带他们第一次坐飞机、坐高铁,还坐了快艇,第一次吃了麦当劳,第一次亲眼看到天安门,第一次看到大海,还走进清华北大。整个行程对于我们老师来说非常辛苦,但看到孩子们兴奋的表情,我觉得很满足。

 

更重要的是,这一路,这些孩子带给我了很多震撼和“意外”。

 

这里我想分享两个小故事。

 

一开始,我带孩子们出来有一点担忧的,担心他们在游学中体会到城市的好玩便利,回到家乡后心里会有很大落差。回来后,我们开分享会,我的一个学生达瓦泽仁说了一段话让我特别意外。他说,城市有很多让生活很便利的东西,但我们的家乡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这些也是城市难有的。希望有一天,我能把城市的便利带到家乡,把家乡的美丽带到城市,这样就最好了。

 

特别淳朴的语言,却让我特别震撼。我们的孩子并没有预设的落差,反而是认真在对比思考着城市和家乡的优缺点。我相信,未来的一天,他们一定会成为家乡和外面世界的“连接人”,实现自己当初这样的梦想。

 

还有一个故事。我们在青岛的时候看了一场海豚表演。有个学生在看的时候摇了几次头,说这些海豚好可怜。我们开导他说,比起野生的海豚,这些海豚在这里有充足的食物。他却说:“相比自由,这些都不算什么。”

 

就这么一句话,一下戳中了我。

 

我们有时对每个教育活动的效果都会有我们的预设,但是学生往往会得到我们教育预设之外的得到收获。其实教育的目的不就是应该提供机会,让孩子自己选择,自然生成自身的感受吗?这才是教育的力量呀。

 

支教不仅改变了当地孩子们,对我自己也产生了奇妙的作用。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有点出名了。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正在学生家的院子里修摩托车,两手脏兮兮的,头上脸上都冒着汗,脸上估计还蹭了油渍。这个时候,有辆车停在了院门口,有个男的走近了问我:“老乡,你们这儿有没有一位杜爱虎老师?”我抬了头看了他一眼说,“我就是。”那人用一种不相信的眼神看了我一下,追问了句“你就是杜爱虎?”

 

原来,他是我们清华的校友师兄。他在我们四川校友会群里看到了我的消息,于是专门开车到玉龙西村来看我和孩子们。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的故事,也找到我希望能为这些孩子做点事情。我似乎成了一座桥梁,连接起了玉龙西村和外面很多的社会资源。

 

有段时间,我们村的电力很不稳定,偶尔会连续好些天不来电。我在清华电机系的师弟师妹们设计并落地了一个“梦之网”的实践项目,利用太阳能供电系统为学校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相当于为村小建了个微电网。那段时间,几乎全村的村民每天都往学校跑,干什么呢,给手机和其他设备充电,那场景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

 

从那时起,村民把我看成了“万能人”。他们觉得我有办法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变成了村里的文书、手机修理工、电工、淘宝服务专员等等。甚至村民的牦牛丢了,也来找我想办法。对了,村民们还给我取了一个藏文名字:泽仁达吉,他们说是长寿坚定的意思。

 

在支教之前,我预计支教会让我有机会影响这些孩子、家长和学校,没想到,我的角色也在不断变化,责任也越变越重。

 

大概支教了一年多时间时,附近学校和村镇的一些校长村长陆续找到我,希望我能帮他们找到一些和我一样能够长期支教的志愿者。

 

到哪儿去找这样的志愿者呢?网络,是我能想到最快的渠道。

 

我做了一个“贡嘎山下支教计划”网页,发布学校的信息,招募长期汉语和数学支教老师。

 

有意来支教的人很多,但是如何筛选出合适的志愿者,对于我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毕竟,支教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课堂把控几乎是所有志愿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我们的志愿者来自不同的专业,而教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什么、怎么教、怎么结合当地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课堂进度,都很考手艺,不是说你学得好就一定教的好。

 

当时有一名来自美国顶尖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通过了我们的筛选来支教一学期,我特别期待他能带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影响当地的学校和老师。结果他来了之后非常不适应,他的授课方式学生不习惯,他也不愿意用当地的传统办法来管学生,导致无法维持基本的纪律,课堂效果很差。最后,他只有尴尬地提前离开。这件事让我有一点深刻体会:好的教育一定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我们支教工作首要保障的是孩子在当地教育环境中有更大的发展性,不能直接照搬外面的教育模式。

 

所幸,大部分招募、培训的长期志愿者都顶住了压力,战胜了困难。到我离开时,累计招募了30多人次的志愿者。

 

因为支教,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成就感、价值感、幸福感。这促使我在支教结束之后坚定地选择继续在教育行业深耕和发展自己。


https://s1.res.jxfls.com/20200918/170692541.png

 

2016年3月,我结束了长达4年半的支教,入职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成为了一名中学老师。不过去年8月,我又代表嘉祥集团,带队前往小金支教三年。有了之前的支教的经验,我对藏区的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把握,也感受到了偏远藏区办教育的不易。所幸,在嘉祥集团和小金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们的支教已经开始积累不错的口碑,现在都有邻县的优秀学生想转到我们小金中学读书。

 

这次在小金开展支教,我们把游学作为帮扶计划的重要部分。我们计划在三年内邀请小金中学的优秀学生轮流到嘉祥旗下的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插班学习。就在几周前,我们第一期游学已经圆满完成了。

 

令我意外的是,收获、感触最多的竟是嘉祥的孩子。“其实我们所带给他们的远不及他们留给我们的多。”这是我们嘉祥锦江高一10班一个学生在周记中的原话。他说,为期一周的相处中,小金的同学一直非常珍惜每一堂课的学习机会。“想到他们如此珍视的学习环境,正是我们习以为常甚至偶尔吐槽和抱怨的环境,我觉得有点惭愧,也很想多为他们做点什么。”

因为这个契机,嘉祥的学生开始思考如何在小金做一些公益活动。前段时间他们在学校组织了公益义卖,用筹到的钱,为我们小金中学的嘉祥班做了一个图书角。

 

回头再看这次游学,小金和嘉祥学生之间这种彼此触动、影响,是我们在计划时并未完全预计到的。但是相比短短一周上课学到的知识,我相信这些意外惊喜才是更接近教育的本质:就是彼此的启发、善良的传递并落实到积极的行动。

 

和刚才各位教育前辈相比,我的教育经历还很短暂。但因为支教,我看到了教育是推动这个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希望,我可以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些许积极向善的影响。而支教这个经历也促使着我不断地思考教育问题,不断地在每一天的支教生活中收获温暖和改变。“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支教让我和学生都在向着更好的自己迈进,也让我坚定地走在这条支教的道路上。

 

说到这里,如果你再问我为什么选择支教。我想说很多事情只要你用心做了,也就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了。

 

https://s1.res.jxfls.com/20200918/170727864.png 


总之,支教已经跟我的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也通过支教找到并确认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了,支教还给了我一个非常大的收获,那就是通过它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把一名志愿者发展成了自己的老婆。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https://s1.res.jxfls.com/20200909/091096683.png 

 


发表我的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ervice#jxfls.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嘉祥教育集团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258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