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学术成果集

学术论文选登 | 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之径:关键因素的视角

作者:leiling发表时间:2020-10-21 阅读次数:3252


戴佳陶  成都市温江区嘉祥外国语学校

 

  摘要: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诉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现实需要,这种诉求和需要说到底就是要实现课堂的根本转型。教师是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课堂转型的关键因素。课堂观念的根本转变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开展新型的课堂研究和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中小学教师指向核心素养课堂转型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核心素养;课堂转型;关键因素

 

以信息经济低碳经济等经济形态为主导的当今社会背景下人才的培养需要关注核心素养,因为核心素养勾勒了“新时代新型人才的形象,规约了学校教育的方向、内容与方法”[1]反映了课堂教学的迫切需要,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这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已迈入核心素养时代。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中小学课堂正经历一场崭新的变革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倡导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诉求,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现实需要,这种诉求和需要说到底就是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即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根本转变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课堂如何才能实现转型呢?这是一个极为重要而且又非常具有研究和实践意义的问题。本文基于关键因素的视角对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路径进行探究。

一、关键因素的作用:基于哲学的分析

事物是由多种矛盾构成的。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是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

这一哲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要学会抓住关键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轻松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因为关键因素决定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模式。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该重点把握那些能够起到关键作用的事项,应该重点解决那些决定事物发生和发展的因素,要关注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3]

由此推之,我们应在厘清影响课堂转型众多因素的基础上,抓住其关键因素,并从这个关键因素入手来探究其解决之道,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高效、顺利地解决课堂转型这一问题。

二、教师是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课堂转型的关键:基于原因的阐述

(一)教师是影响课堂转型的关键要素,在各个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由于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其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家庭、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内容、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同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学评价等,这就需要我们在众多因素中抓住其关键要素。在这些众多因素中,教师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是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课堂转型的决定因素。因为其他因素大都是通过教师这个因素来影响课堂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能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他的主动性去调整、理顺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更好地实现课堂转型的目标要求。正是教师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地位,所以我们才认为,教师在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承担者和最终实践者,是推动课堂转型的主体

从实践看,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动者、组织者主要是政府和学校,但最终的践行者和落实者主要是教师。[4]教师是课堂转型中最具有能动作用的主体是决定课堂转型的关键。正如迈克尔•富兰所说:教育变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所思所为,事实就是如此简单,也是如此复杂。[5]课堂转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依靠理论工作者、教学管理者和教育行政部门,更主要的是依靠广大教师,有赖于广大教师研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日本佐藤学教授曾指出:“课堂的变化与其借助教育政策推进划一的改革,不如借助教师自发的、创意的挑战,作为‘宁静的革命’加以推进来得有效。”[6]总之,教师是指向核心素养课堂转型的主要实施者,对于课堂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课堂转型中扮演着转化者的重要角色

在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确立后,要想真正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转化作用是不容忽视的[7]无论核心素养如何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如何在教材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缺乏教师这个关键角色,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将流于空谈。[8]因为从学生学情的分析到学习材料的选择,从教学的设计到教学的组织,从教学的实施到教学的评价,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过程都离不开教师。如果教师不将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融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那么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只会被束之高阁,也就不会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三、促进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课堂转型的策略:基于教师的视角

(一)课堂观念的根本转变是实现课堂转型的前提条件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可能有新的构想和突破,更谈不上真正的变革。教学活动是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行动,教学理念的形态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样态。如果教师一味的安于现状,坚守传统课堂,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也就根本无法实现。那么,中小学教师需要进行哪些课堂观念转变呢?第一,在课堂中不是让学生懂得与记住什么,而是让学生去理解、思考与判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聚焦于学生“学习力”、“思维力”和“表达力”等能力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通过理解、思考与判断来获取知识。第二,学习不是学生一个人单独完成的,而是借助团队达成的。教师应促进学生从独自学习走向协同学习,因为学习作为一种社会经验需要与他人工共同完成,需要学生在与教师、他人、自我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第三,作为学习活动的成果,不仅在于让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领悟到自身的发展变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应局限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和主动探究中获取知识和体验,并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实现课堂转型的主要条件

教师是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课堂转型的关键因素,其素质是决定课堂教学改革的最终力量和最终依靠。只有教师的教学素养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理论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从而可以应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又好又快地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9]那么,中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呢?第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学习的理论涉及到很多方面,如课堂教学变革的时代背景、核心素养、教学过程组织等。第二,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要为教师提供针对素养发展与素养教学的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可以将现代课堂理念、方法和要求等大范围地传播给教师,使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活动组织,优化学生学习过程,从而实现课堂的转型。第三,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将核心素养的理论成果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同时进一步修正、补充和完善核心素养的理论成果。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形成新观念,通过教师培训学习新行为,通过实践锻炼形成新习惯,经过这样的学习和实践能够切实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开展新型的课堂研究是实现课堂转型的方法手段

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需要以新型的课堂研究作为行动路径,因为课堂研究是改变课堂最有效的方法与手段。空洞的教学观念和粗浅的教学行为并不能带来课堂教学状态的根本改变[10],只有开展新型的课堂研究,回到课堂这一原点,才是改变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课堂研究是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聚焦于教师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巧之类的表层问题把精力倾注于教材研究教案编制和提问等方面仅仅满足于个体的认知过程是一种典型的追求知识传递的教师教学研究。这种课堂研究已不能满足发生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需要,也不符合今天教育发展的趋势。所谓新型的课堂研究,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聚焦于课堂中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具体事实,把精力倾注学习研究、能力发展和反思等方面,立足于社会建构主义的立场,是一种典型的追求知识建构的教学实践研究。教师作为推动课堂转型的主体进入课堂,开展这种新型的课堂研究,能够使其直面课堂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积累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知识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那么教师如何开展新型课堂研究呢?主要有三条路径:第一,“主位的”课堂研究,即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中做研究;第二,“客位的”课堂研究,即教师在别人的课堂中做研究;第三,教师与专业研究者开展合作研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行动研究”。[11]教师应根据具体实际,选择适宜的路径来开展课堂研究积极促进课堂的转型。

建立“学习共同体”是实现课堂转型的重要保障

中小学指向核心素养课堂转型需要教师建立“学习共同体”,以保障课堂转型的顺利实现。真正提出“学习共同体”课堂理念的是日本的佐藤学,也是他最早在日本学校开展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实践作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是借助完整的“活动系统”来组织的课堂中完整“活动系统”就是组织儿童的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12]结合佐藤学的研究可以发现,活动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反思式学习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种学习以“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课堂,能够有效地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格局,给予学生活动与思考的空间,促进课堂的根本转型。第一,开展活动式学习。活动式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个体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集个体行为、态度、意志、思维等为一体,有助于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提升个人素养。第二,进行合作式学习。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借助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态度与精神,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第三,鼓励反思式学习。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学习,以帮助学生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将这三种学习以“三位一体”的方式引进课堂,能够有效地使课堂转型在具体实践中的落地生根,最终“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转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

[2]毛泽东.矛盾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3.

[3]赵启.抓重点[M].北京:台海出版社,2019:8.

[4]岳强.教师与课堂教学改革:内在关系、能力要求及教师转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99102

[5](加)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新意义[M].赵中建,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21.

[6](日)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

[7]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259.

[8]王烨晖辛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之关键问题[J].人名教育,2017(Z1):37-40.

[9]王笑地,杜尚荣.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2):32-35.

[10]李松林.论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推进的着力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2(2):28—31.

[11]王鉴,李泽林.教师研究课堂:意义、路径和模式[J].教育研究,2008(9):87-92.

[12]佐藤学,钟启泉.学校再生的哲学——学习共同体与活动系统[J].全球教育展望,2011(3)3-10.

 

 


发表我的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ervice#jxfls.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嘉祥教育集团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2580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