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年学术成果集

学术论文选登 | 浅谈初中班级自主管理建设

作者:leiling发表时间:2020-11-03 阅读次数:3366

曾真  彭州市嘉祥外国语学校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构建民主科学的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班级自主管理作为新课改中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常规管理,有利于学生形成集体主人翁意识,树立正确三观,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旨在简要介绍班级自主管理的五种理论依据,并提出实施自主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自主管理;全面发展;中学生;主体

 

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管理模式与策略也要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发展。传统的班主任“一手抄办型”的管理已不再适应新一代“零零后”学生的个性特征,不仅班主任的工作负荷过重,学生还无法从中得到充分锻炼,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承担着为社会教书育人的重任,越来越多的班主任意识到,只有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管理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新型人才。

二、实践意义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中学生正处于人生急剧变化发展的青春期,他们正由稚嫩走向成熟,依赖走向独立,盲目走向自觉发展。一方面,中学生心智日趋成熟,独立意识和成人感逐渐增强,热衷于独立自主地进行各项活动,对班主任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带有一定的抵触性,甚至带有逆反情绪;另一方面,中学生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对班主任又有一定的依赖性,具有独立与依赖的特殊矛盾性。因此,班级自主管理要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观念,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形成班集体主人翁意识,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自主管理是现代教育的需求。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提倡学生的主体性要求突显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教育要做到客观上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不能缘木求鱼,以牺牲形式上的道德诉求而去过分追求结果。学生班级自主管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在制定班规班纪、管理班级日常事务、举办活动等实践中获得愉悦感和主人公意识,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更有利于学生的自律意识、管理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理论依据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人都有获得生存、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实现自我需求应当以自我理想和渴望为基础,是保证潜力实现的基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自我成长意识,通过不断的自我约束,最终获得具有较强自我管理的能力。中学生当前正处于青春期阶段,期待能自我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获得自尊感和归属感。学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及时转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逐步满足他们心理期望,让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学生自主交流、彼此尊重、共享感受,是保证学生由低层次需求逐渐向高层次需求发展的最佳途径。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是教育体系的核心,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应当首先尊重教育对象的自身特征和需求,并在教育过程中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随自身成长在不断地加强,中学生经过发展已经不断形成了较强的自主思想和意识。学校和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在班级内部建立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加到班级管理事务中,有效提升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在该理论思想指导下,班主任应当充分尊重班集体中的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与需求,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观念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使学生充分感受自己的主体性,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理论认为,个体在确定自身发展目标之后才能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管理的目的是个体通过自我控制促进目标实现,达到个人目标和集体目标的融合。班级自主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班主任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充分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每个学生的需求及个人能力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这些差别也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和成长而不断变化,具有一定的动态性。而班级当中不同学生个体的需求相互影响和作用,最终才能形成特定的班级目标。所在班级自主管理的过程中,不仪要注重对整体目标的实现,还应该注重对不同个体的小目标的实现,让两个目标在形成轨迹上实现统一。

(四)自我教育理论

自我教育理论建议,在班级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必须坚定信念,学生则应当拥有被尊重的基本权利。学生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对于自己行为而产生的后果敢于承担责任,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战胜困难,实现自我改变和超越。因此,应当教育学生要以自身的实际经验为基础,深刻体会自身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因果联系,并形成自我约束的基本习惯。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班主任应当通过启发和引导等多种方式加快学生的自我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思想转变,最终实现自我综合素质提升。

(五)学生自治理论

学生自治是指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完成自我管理手段的学习,针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应当给予学生大量自主学习机会,从而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但学生自治并不是放任学生自由行动,而是以学生和学校、班级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学校班级日常管理中来,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班干部的职责。

四、实施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升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片面强调班主任对学生的单方面管理和控制,而在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下,则应起关键性的引导作用,通过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自主管理的效果。首先,班主任要具有课改精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实行民主化管理,为学生创造自主管理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主管理目标,共同制定松弛有度的班级管理制度。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不断成长发展的阶段,不同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班主任应当区分对待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归类分析优缺点,找到他们的自信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主动性,充分尊重和妥善处理每位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要求。其次,班主任还需放下传统的威严,增加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的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二)开展活动,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班主任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通过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依据自主性来培养学生,进而体现教学管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当寻找有利的活动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特色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与主持、辩论比赛、体育竞技赛等,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对自主管理的认知与能力,增强他们集体意识,在活动中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完善制度,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氛围

班主任在以学校的管理机制为基准上,参照班级特点,民主公开的制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和班级规章制度。通过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彰显民主公平的班级管理制度,还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因此,班主任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过程中应着重注意:(1) 班规要经与学生或学生代表的充分讨论,具有信服力;(2) 班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赏罚分明;(3) 班规制度也应具有人性化,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作用,班规不能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约束性规范要做到松弛有度;(4) 重视班规的权威性,一旦投票通过班规制度,班主任就应立即带领学生贯彻执行,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自主管理功能实施的保障。

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行为习惯,班主任还要加强对班级精神文化的打造。班级精神文化是班集体的软实力,既复杂又抽象,包括班级成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班主任要经常通过主题班会、课外实践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班级良好的舆论发展方向。

(四)搭建平台,促进自主管理经验交流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每周一的常规班会时间,促进师生自主管理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会上,全体同学畅所欲言,每位同学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在积极的讨论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形成班级健康的管理导向,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

(五)合理评价,激励自主管理健康发展

自主管理的评价包含两方面: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教师的激励评价。

学生的自我教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方式来实现。首先,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包括周目标、月目标等短期目标和学期目标、初中时期的长期目标,其中长期目标可以适时调整,但应做好相应记录。将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而制定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班主任应督促每位学生按时建立自我评价表,通过自我评价来反省自我,不断完善自己。但是,自我评价具有较强主观性,因此班会还应有小组综合评估,引导学生通过互相评价来完善自我评价,培育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习惯,在自我剖析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进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多依赖于学习成绩的评价,往往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而在自主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应当杜绝这种“唯分是论”的现象,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多元化,将竞争鼓励机制引进到自我评价过程中,激励每位学生表现自己的想法观念,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

五、结语

班级的教育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学生很少有角色体验,难以从中获得存在感;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则是在充分体现民主科学的原则下调动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引导全体学生自觉主动地参加班级各项事务管理,从而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我激励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白景军. 班级自主管理建设探讨[D]. 河北师范大学, 2007.

[2] 焦悦敬. 初中班级自主管理行动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6.

[3] 李道明. 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与实践[J]. 教育探索, 2000(9):30-30.

[4] Maslow A H. 动机与人格[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5] 苏霍姆林斯基. 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 北京出版社, 1984.

[6] 王惠江. 优化班级管理,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J]. 江西教育, 2000(10):19-20.

[7] 周虹. 初中生班级自主管理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7.


发表我的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登录。

集团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晨辉二街66号

集团邮箱

service#jxfls.com(#替换为@)

邮政编码

610000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嘉祥集团官方微信

© 2010-2024 嘉祥教育集团版权所有 蜀ICP备18025807号-1